創業「逆襲王」劉邦
這個時代的創業者、管理者都喜歡講情懷, 似乎離了情懷就不會說話。不過,講情懷的前提是腳踏實地,能夠拿出切切實實的好產品。創業路上一定好多挑戰,跌倒幾多次唔重要,重要的是可以自己企番起身,有關這點,歷史上「逆襲之王」劉邦可算是完美演繹。
冒險精神,激情理性兼備
劉邦帶領刑徒工匠去為秦始皇修墓, 途中遇雨失期, 按照律法一個也活不了。 劉邦當機立斷, 斬蛇起義。 在陳勝吳廣反秦之後, 劉邦佔據沛縣, 僅用7年時間便建立大漢王朝。 管理者需要在信息不充分的情況下做決策,
需要適當冒險。 但是, 冒險不等於冒進, 否則只會使事情變得更糟。
吸納人才,用人不疑
人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劉邦總結說, 他之所以能一統天下, 在於韓信、張良、蕭何這些頂尖級人才被他所用。 最傳奇的就是韓信。 這個當初在項羽帳前的執戟郎中, 投奔劉邦之後也不過做了個“治粟都尉”的後勤官員。 在蕭何的薦舉之下, 一躍而成掌管大軍的統帥。 劉邦此舉可謂一箭雙雕, 既彰顯了自己從諫如流, 又展示了自己愛惜人才。 劉邦帳下其他將軍的出身也好不到哪兒去,比如樊噲是屠夫, 灌嬰是布販, 夏侯嬰是車夫, 周勃是吹鼓手。 儘管這是因為沒有人才而被迫的選擇, 但試問, 今天的管理者誰有破格提拔人才的魄力?
廣結人脈
很多創業者的想法都是在交流中產生的, 也有不少創業者合作夥伴都是朋友、同學。 我們經常批判“任人唯親”, 實際上, 當你確實沒有眼光像劉邦那樣識別人才的時候, 當然還是用熟人比較放心些。 畢竟熟人之間接觸較深, 彼此之間有過瞭解。 劉邦在起義之初, 身邊全都是沛縣的老弟兄, 蕭何、曹參、樊噲等等這些後來舉足輕重的人物,都是劉邦平時一直在交往的人物。
做好戰略決策
劉邦入關之後,最重要的一步就是“約法三章”。此舉使他得以安撫民心,關中百姓“唯恐劉邦不為秦王”。有時候,走好具有戰略意義的一步,也就決定了事業的成敗。項羽為什麼失敗?其戰略眼光不行是重要原因。對於創業者與管理者來說,必須要在紛繁複雜的情況中,縷清脈絡,找出關鍵要點,並給出有效的策略。領導者需要有頂住各種壓力的決心、忽視各種噪音的耐心。
堅持思考,自我反省
成功的創業者與管理者,都可堪稱行業內的專家,都有著廣博的見識與開闊的眼界。見識的開拓來自學習,眼界的開闊源於思考。劉邦從小不喜歡讀書,他在《手敕太子文》中說:“吾遭亂世,當秦禁學,自喜,謂讀書無益。”但在造反之後,劉邦開始學習兵法,並經常同張良探討《太公兵法》等。創業過程中,遭遇挫折、遇上低谷是難免的,創業者需要時刻警醒,保持思考的能力。
無論你是創業者抑或職場一族,首要條件是認清自己,選擇適合自己的平臺,這是最重要的。很多人就是因為認不清自己,以為自己什麼都能做,結果耽誤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