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Fb副總裁教你企業成長之道
Chamath Palihapitiya曾任Facebook的副總裁,負責用戶成長與全球通訊的部門,現為矽谷頂尖創投家。他以過去在Facebook的經驗,歸納出企業如何獲利以及如何看待企業成長。同時,他也以創投家的經驗,表明身為投資人應具備的特質。
Chamath Palihapitiya認為,Mark Zuckerberg最大的魅力在於渾身散發出快樂、穩定的特質,能讓人敞開心房的和他談話,而Zuckerberg也會認真傾聽和思考每個人所說的內容。這樣的特質也讓Palihapitiya學到,身為管理者,應該要能讓團隊夥伴值得信賴及安心。Zuckerberg的圓融行事,讓他能同時成功與微軟談融資合作,並藉由其他幾項小筆投資,如線上廣告等,最終發展成具規模的事業。因此領導者無論對內、對外要能處事圓滑,值得信任。
解決問題的大小比成長快速重要
除了Zuckerberg的領導特質外,回首過去,Facebook只花了約10年的時間,就達到像Apple、微軟這類大公司花2、30年才取得的成就,成為了大家口中津津樂道的傳奇。而過去7、8年,矽谷整體也瀰漫著對於「快速成長」的崇尚。這些現象歸因於某些企圖規避風險的金融家們,總希望獲得短期就能見效的勝利,並以短期目標作為事業重心。
但對那些能快速成長和運作的公司來說,所面臨的問題即為,通常它們停止成長的速度也快。一般來說運作穩定的公司基本上需要10年的時間來建立基礎。而Palihapitiya通常會以有雄心壯志突破技術的公司作為投資對象,這類公司的經營通常要耗費大量智力與時間,但卻能根本解決人們的需求,並且使人類社會更進步。就像Facebook是為了「連結世界上更多的人」而創建的公司,因此能創造出獨特的價值。就Palihapitiya而言,沒價值的則是只追求快速成長的公司,因為光靠成長並無法看出一間公司的長遠價值。
Palihapitiya也嘗試告訴投資對象,過度注重表面呈現,不管對金錢和文化來說,都需要付出高成本,因此別讓團隊浪費時間在與企業理念相違背的事物上。舉例來說,如果一間公司過於注重硬體環境和食物的品質,這就代表,公司的核心任務不夠有啟發性,無法讓團隊專注於完成該目標。
投資人的眼光要快狠準
投資人看待每間公司的首次公開募股(I.P.O.),不能只是把創投視為工作,而是要專注於將資金投注在值得放手一搏的賭注上。身為投資人Palihapitiya也經常認為自己做得不夠好,大部分投資的企業並無發揮價值。
身為投資人經常會有所爭論的是,究竟要投資前景看好的公司,還是目前已進入榮景階段的公司?以Palihapitiya的經驗來說,在2015年初,他的公司投資了多數人不會注意的投資項目,像是癌症篩檢、糖尿病和氣喘。他為此花費不少時間和心力來開創先例與培養默契,以確保投資的公司財務運作狀況良好。
有些被Palihapitiya稱作是「慈善事業般」的投資,例如他所投資的冷門醫療項目,需要投資人付出較多的資金以支持企業成長。這對投資人來說這也會是風險較大的賭注,因此Palihapitiya希望讓時間來證明原來不被看好的公司,也有成長的可能。
Palihapitiya創辦的投資公司Social Capital,希望以資金輔佐前景看好且有發展性的公司,Social Capital的成立宗旨是,希望藉由科技來解決世界上的問題,製造影響力。由此可知,他投資的標準為該公司是否能創造價值且有未來發展性,而非目前字面上的績效呈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