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大學 人才培訓搖籃
企業大學是指由企業出資,請經理人、一流的商學院教授為師資,透過實戰模擬、案例研討、互動教學等實效性教育手段,滿足內部或外部高階夥伴的終身學習。
美國哈德遜河畔孕育出全球第一間企業大學,占地58英畝的通用電氣(GE)克勞頓學院。被《Fortune》譽為企業界的哈佛,GE出身的CEO在全球500強就佔了137位。剖析GE在人才培育的成就,不是培訓師資多強大,而是因為有了克勞頓學院這個結合個人發展的完整培訓,基層員工到高階經理都能有機會來此地各取所需。
教育培育客戶 效果更勝行銷
累積客戶是企業的目標之一,行銷只是最基本的手段。傳統的內容行銷包含常見的社群行銷,但僅能短暫引起注意,若要保有長遠穩定的企業–客戶關係,不能只靠傳統行銷手法,而是需要創新的行銷手段,例如:開放外界消費者參與企業大學課程。
一個還在觀望的消費者,不一定會被折扣、行銷手法給收買,若是用教育潛移默化,灌輸傳遞給消費者成效可能更大。因為這時,消費者想獲取的是知識或資訊,而非冗雜的訊息。讓消費者更了解一間企業,我們心中自然會建立起信任感。試想,若企業不只被動的從產品資訊透明下手,而是主動的從服務開始——扮演大學的角色,鼓勵消費者學習,與企業互相交流,對雙方都是好事。
其實,企業文化是公司培養出的最高價值,就像本身的品牌價值,不能只靠花俏的行銷手法堆砌。除非你有大筆資金,否則一味砸重金買廣告做行銷並非良策,因為對人來說,教育的影響是終身的。因此,幾乎所有企業大學的首要任務是灌輸員工企業文化的核心,除了達成業績目標,還要傳承核心的企業文化才能持續擴張。這些文化理念要靠「人」承載、傳遞,但其實不只能傳遞給員工,也能傳達給消費者。
教育創造價值
企業大學的分類方式很簡單,分為內向型和外向型企業大學。內向型企業大學只開放給企業內部員工和供應商、合作客戶,而外向型或翻轉型企業大學則為開放給外界消費者,但多以學生為主。
舉例來說,屬於內向型的麥當勞的漢堡大學在東京、倫敦、雪梨、慕尼黑、聖保羅、上海和莫斯科都有分校。從1961年成立到現在,全球有超過十二萬名餐廳經理和供應商畢業於麥當勞漢堡大學。雖然叫做漢堡大學,卻不是教員工如何製作漢堡,而是傳授企業文化價值與領導能力,提升員工的各項技能以管理一家麥當勞。
Apple大學亦屬內向型企業大學,由賈伯斯所創建,授課地點名為 City Center,是Apple產品的設計之地。教室設計簡潔,呈梯形狀,座椅起伏很大,方便每一個學員都能夠看清楚教師。這些培訓並非「必修課」,但員工大多樂於參加這些課程。
根據彭博社的報導,賈伯斯經營Apple,凡事親力親為,將自己的管理哲學深深地植入到了Apple,從產品設計到廣告都烙上賈伯斯的風格。賈伯斯生前親授的 “The Best Things”、外聘皮克斯大學院長藍迪·尼爾森的熱門課“What Makes Apple, Apple”,都把Apple當案例,研究如何更進步。被教育的員工堅信他們正在做的事情是製造最好的產品,會改變世界,這是他們企業文化中根深蒂固的東西。
Apple大學的初衷純粹是為了保證Apple自身地位,它非常神秘,不對外公開,就連在《賈伯斯傳》這本書中也沒有關於這方面的紀錄。
企業的上游和下游的配合是成功要素,所以企業大學的培訓對象不僅僅是企業員工,也會包括供應商、合作客戶以加強企業戰略,互相學習、提高效率。例如,Motorola大學的課程多為開放給員工、供應商和商業合作夥伴,因為Motorola 除了核心產品,其他生產過程大多為外包的形式。為了穩固合作關係,Motorola大學為它們打造了許多培訓課程,像是著名的商管戰略6 sigma就是由Motorola創立,後由通用電氣執行長Jack Welch發揚光大。
原本是內向型企業大學的迪士尼大學剛開始只培訓樂園員工,不開放外界參加授課。但由於迪士尼知道它的文化有宣揚的價值,同時也有很多公司想與迪士尼公司學習「迪士尼的魔法」,便促成了迪士尼學院。它吸引不少企業,甚至連美國軍方都曾付費上課。迪士尼的學院顧問團具備豐富的工作經驗,他們分享迪士尼的管理文化和成功之道,並依據付費企業的需求,傳授客製化的課程。除了提供私人企業的培訓課程外,迪士尼學院甚至還有開放給外界人士參加的公開課程,包括優質領導、優質服務、創意、人才管理和品牌經營,其中優質服務備受歡迎。
舉參加課程的企業來說,賣冰淇淋的Haagen-Dazs因為在進行品牌知名度計畫,便付費參加迪士尼學院課程,事後表示體認到提高員工士氣的重要性,受訓的員工對工作職掌與未來發展更有信心,願為Haagen-Dazs付出更多,不但改善了顧客服務,也有效提升店鋪的營業收入,讓營業額呈雙位數字的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