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億人的英語教學商機
望子成龍,一直是中國人父母對自己子女的寄望,因此,有一種說法,凡是有中國人的地方,教育事業從不愁出路。在內地,因著二孩政策下,當地教育事業一直是有著龐大商機,套用內地術語,這個市場確實是「賺很大」、「很牛逼」。內地八十後青年陳晨(Peter),家族三代都是從事教學事業,自2009年接手家族生意後,他便銳意為英語教學班進行改革,實行「學英文不是求分數,而是由生活開始」。「我在澳洲讀書時學懂了一件事,就是英語要學得好,其實最重要是懂得日常溝通,一種語言的掌握是由生活細節開始,掌握外語的思維,才能真正靈活運用外語,因為將來離開校園後,你就會知道會話溝通的重要性;因此,我們更重視孩子對於日常英語會話的應用。」透過這種教學理念,配合線上線下並行經營,以及特許經營方式,公司的年營業額五年間由幾十萬攀升至去年的接近800萬元人民幣。「多年的辦教學歷程,讓我深覺家長的偉大,所以我公司之所以取名銳恩,一方面是希望 孩子將來的成就銳不可擋,但與此同時,我更希望他們學習感恩的心,感謝父母對他們養育之恩,因為教育一個小朋友需要投放很大的資源及心血,而且這更是一種不求回報的付出。」
銳恩英語培訓機構董事長陳晨
作為一個企業傳承者,最大挑戰往往就是,在秉承傳統以及開拓新藍海之間的思想抗爭,出生於三代教育家家庭的陳晨,Peter坦言在接手家族生意的時候也有過一番考慮。「我們家族本身是從事成人英語教學,當我接手的時看到的市場現象,卻是最需要接受英語教學的,是3至12歲的兒童,一來全中國處於這個年齡層的兒童人口約佔3億左右人;而在二孩政策下,目前全國每年約有四千萬人出生,潛在市場份額極具投資價值。另一個現實層面,就是現時大部分比較有經濟能力的家長,都希望日後子女能夠到海外讀書,因此其子女對於英語教學就有著很殷切的需求。」
寓教於樂的O2O教學生態鏈
目前,Peter公司專注於服務3-12歲中國孩子,為孩子提供精英式的純正美語教育。「我們的授課教師,全是具有資深兒童美語教學經驗的外籍教師與國內精英教育人士,透過引進與美國兒童同步學習的精品原版教材,旨在從教育的起點就為每個中國家庭培育優秀的國際化人才,是以5年間我們已發展成為蘇州最具影響力的少兒英語品牌之一。」
據統計,內地中產家庭平均會將23%的家用開支,用於子女教育,陳晨坦言,公司主要針對的是中高端的消費市場,業務模式以線下線上互相配合,再透過大數據形式,協助家長全面掌握子女的學習進程。事實上,傳統課堂教學往往傾向於簡單化,而且大班制的教學方式未必能夠確保每個學員的進度,長遠下去,只會讓學員缺乏學習興趣;再者,以應付考試為主的教學方式,其實局限了學員間的互動性,學習語文效果只會事倍功半。至於我們的做法,首先是採用小班制教學,透過個性化的課程定制,確保每個學生都能跟上教學進程;同時我們更採用中英教學並用方式,再配合寓教於樂的VR裝置,協助學童認識日常生活的英語運用,迅速提升他們的學習興趣。」另一方面,家長最緊張子女的學習進程,是以Peter亦會透過線上模式,確保家長的安心。「要學習外語,其實必須由日常生活開始,但現實是,學生下課回家後講得最多的也是中文;因此,我們拓展一個課後線上apps,協助他們隨時隨地跟上學習進度。另一方面,我們亦深明家長十分關心子女學習進程,所以我們也開展了一個家校通apps,這是一個互動的線上模式,一方面教師可以在線上瞭解學員的學習進度,與此同時,家長亦能夠透過線上掌握自己子女的學習狀況。畢竟,教學相長才能得到最佳的學習效果。」
Peter指出,中心內每個課室都有不同主題佈置,希望透過環境配套提升學童的學習興趣。據悉,每間教育中心的投資額約涉及200萬人民幣,而目前每年學費約為港幣12,000元,主要受眾為中產家庭。
加盟方式倍乘拓展速度 駐港尋求資本效應
隨著內地經濟與世界接軌愈見頻密,民間有句諺語:「學好ABC,出國坐飛機」,意思就是指,越來越多父母希望能夠讓子女到外國留學;事實上,單是2015,年中國出國留學總人數約為200 萬,近年整體更有朝上趨勢。由此可見,幼兒英語教育實在是有很大市場潛力,翻查資料,Peter公司去年營業收入相比2011年開設第一家機構時,業務遞增近8倍!他指出,公司的業務模式主要是以「線上為主,線下為輔」為經營理念。「誠如上述,我們的教學模式是一個O2O的生態圈,好處是全方位確保學員的學習進程,但說到推動業務發展,最重要是加盟業務的發展速度。我們目前約有十家分店,每間教機構約需200萬人民幣成本,我們會就每個加盟商收取一個分成;而隨著內地經濟發展,越來越多城市對於幼兒英語教學有一個剛性需求,因此,未來我們計劃拓展至全國35間分店,希望可為公司締造更多收入;並願景將線上收入提升10%為目標。另一方面,我們目前的apps研發團隊設於英國倫敦,未來我們希望在香港設立分部,一來香港與內地有著共同的語言,而且香港擁有資訊流通以及完善金融制度的優勢,希望憑藉這些優勢,我們在這裡可以誘發資本市場效應,將公司品牌發展至另一層面。」
作為一個海歸派創業人,Peter坦言香港其實有著很大的配套優勢,所以他十分看好香港創業前景,但他也寄予言大家,創業一定要有正確認知。「說起創業,除了要對自己行業有很興趣,更重要的是首先認識你創業的項目到底是一個夕陽行業,還是個朝陽行業?雖說透過各種創新科技,夕陽行業也有可能可以發展出另一片天,但如果你處身的是一個朝陽行業,那麼,無論在發展前景,抑或政策配套方面,也會有助你發展更得心應手,所謂乘著氣流,其實就是這個意思。」
Peter身兼中國民建會會員與蘇州民建青年委員身份,身為中國人,他矢言除了英語教學業務,自己一直有個心願,就是到外國發展中文語文教學業務,將中國語言發揚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