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手工製地球儀 Handmade有出路

有人話,在數碼年代,不少實體物品已日漸失去市場,但事實是否如此?英國有個年輕人,無意間把送給父親當生日禮物的地球儀,變成人人爭相訂製的「純手工客製藝術品」,工作室不僅成為人人一睹為快的潮店,還成為電影的拍攝場景。

Bellerby & Co Globemakers創辦人Peter Bellerby

來自英國的Peter Bellerby是一家保齡球館館主,一天他站在地球儀專賣店前,希望父親80大壽的生日禮物,但卻找不到符合心中標準的地球儀!結果,Peter決定親手做出腦中理想的生日禮物。

手作地球儀 花光所有積蓄

下定決心後,Peter給了自己幾千英鎊的預算和 3、4 個月的工時,但實際發現原來製作比想像中艱難的多。結果最終花了 18 個月才產出現手工地球儀粗版模型,過程中更花掉高達 15 萬英鎊製作費用,讓他幾乎花光了所有積蓄!為了讓這些錢能花的洽得其所,他在 2008 年創立了 Bellerby & Co Globemakers,開始打造「最美、最原始、最精準的地球儀」。

從修正世界地圖上的錯誤開始,他花一年半的時間,確認全球各地地名與位置配置無誤。再來是面對棘手的球體構造,他試過無數種球體但幾乎每顆都具有些微誤差,非完美的球體使得地圖在貼上後偏離了原本的位置,看起來既不美觀也不準確。最後他透過一級方程式賽車的加工廠製作模型,才做出符合完美圓周率的樹脂模具球體。

將地球儀轉變成個人化藝術品

Peter的地球儀事業 Bellerby & Co Globemakers, 目前販售 6 款不同形式的地球儀。而光是底座的設計,Peter就已推翻過數百種才找出合宜的樣貌。

大部分的底座就像市售常見的地球儀,有一根主軸貫穿球體,讓地球儀繞著中心旋轉;另一款名為 Albion 的地球儀則是彼德團隊研發出的嶄新底座設計,透過底座上的三顆滾珠,讓地球儀能在座上「任意滾動」。

除了底座,Peter也為地球儀上面的圖片做了很多不一樣的設計。例如,其中一款叫 Gagarin 的命名發想來自一位前蘇聯太空員,此款地球儀讓顧客能夠從太空人的角度,觀賞從宇宙空間站俯視地球的樣貌。

由於Peter希望顧客能夠在他們工作室內找到完全合意的商品,因此,每顆地球儀都是由每位顧客和工作室員工經過多次討論後才定稿的。

顧客可以選擇在大海裡加入海怪、在地球儀上畫上家族照片,也能將座右銘寫在地球儀上或刻在底座,完全解決了Peter最初找不著理想中地球儀的痛點。Bellerby & Co Globemakers 透過一對一服務,讓每位顧客都能購得心中最理想的高品質地球儀。

Peter表示,這是一個非常小眾的商品,而且約莫半數的顧客喜歡親自拜訪工作室,面對面和地球儀師傅討論自己想做出的地球儀樣貌。如果將這個工作室的規模變大,那他們將無法繼續持續用這些方放和顧客建立深度的關係。因此,Peter選擇保有目前的美好,而不是將生意做得更大。

O2O 行銷多管道

事實上,Bellerby & Co Globemakers 聞名的不只有手工地球儀,工作室本身也是一大賣點。其中2011 年電影《Hugo》就在電影裡選用了由Pater工作室製作的精美地球儀擔任道具,同時,《國家地理雜誌》其中一集更安排和當地專家透過工作室的地球儀討論核武與國家問題,並在其中插入年輕職人製作地球儀的過程。也許因為太多人詢問是否能參觀工作室,原本只開放給顧客前來討論的 Bellerby & Co Globemakers 決定為此籌畫參訪計畫,讓一般民眾也能進入工作室近距離感受職人手作的感動。此舉也能讓原本還在觀望的潛在顧客,因親自體會到製作的用心,成為忠實顧客。

Peter的手工地球儀不只在英國當地有名,透過世界各地媒體報導加持,以及工作室官方 Instagram 的圖文力量,讓 Bellerby & Co Globemakers 聞名全球。

目前他們的官方 Instagram 已累積 168,000名追蹤者,圖文內容多為地球儀的製造過程、近拍地球儀上某個國家,在搭配一段該國小故事等。由於 Instagram 使用族群較為年輕,這讓光顧 Bellerby & Co Globemakers 的顧客群從原本的以成年人為主,擴展到連還在求學的學生也想要購買他們的地球儀。

線上透過 Instagram 行銷種下深刻印象,線下透過工作室增強品牌形象。這家只有 15 位員工的小型工作室利用 O2O(Online to Offline)將顧客從線上吸引到線下,也因工作室的獨特氛圍讓線下據點成為具有觀光潛能的另一財源。

標記:

New Articles
WEBSITE BANNER SMALL.jpeg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