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AI世代對企業管理者的啟示

英國《每日郵報》曾報導過,一項來自美國和英國的8位人工智能專家的研究AI技術在未來10年將如何改變人們生活進行了預測,結果表示,AI到2030年,就可以發展成照顧老人、制作電影、授課、提升經濟、幫助解決能源危機等。無疑,AI正在迅速改變企業為客戶創造價值的方式,但面對這個商業革命關鍵時刻,到底是應該擁抱改變遊戲規則的技術?還是堅持自己固有的商業模式?相信是很多企業管理者必須面對的課題。



全球管理諮詢公司Bain & Company高級合夥人兼亞太區高級分析業務主管理Richard Fleming就指出,不少企業通常都會將AI視為一個資訊科技話題,但其實它是一個商業話題,因為它對商業策略有著巨大的影響。「我聽過很多企業高層都說過,由於AI有風險,所以必須嚴陣以待,能避則避。但其實這樣的做法才是最大的風險的,因為無論你喜歡與否,企業內的人都會使用它。」


AI提升企業效率 更可回饋社會

事實上,據一份關於AI現狀的最新報告中,Richard Fleming更強調了企業在AI領域的3大變革性成果,包括是超強的生產力、重塑的客戶價值,以及開創性的新商業模式。「在代碼開發和軟體工程方面,有充分資料顯示,人工智慧將初級開發人員的工作效率提高50%至60%。目前,企業中許多寫作工作都是重複性的,因此那些使用Microsoft Copilot 進行寫作增強的企業,其生產率提高了30%;而那些需要編寫監管報告的高度監管行業,其生產率更是提高了80%。事實上,通過大幅降低出錯率,AI還可協調企業提升客戶體驗以及提高盈利。」


Bain & Company高級合夥人兼亞太區高級分析業務主管理Richard Fleming


據Richard Fleming透露,他們目前正與一間保險公司合作,通過AI慧增強的理賠官員能夠做出更好的理賠決策,原因是AI比起理賠官員手動搜索各種政策檔,可以大大減低犯錯並且整體效率更高。「我們還與一間旅行社合作,透過在酒店預訂系統中使用人工智慧降低錯誤成本,每月可節省數百萬美元。我相信,他們可能會保持大致相同的員工規模,而錯誤的減少則能轉化為客戶更好的體驗。」


除了商業和利潤之外,人工智慧還可以用於社會公益。


“一個簡單的例子是更廣泛地提供財富諮詢。”弗萊明指出。“在澳大利亞存在著這方面的巨大諮詢缺口,而在印度等國家這一方面的諮詢就更缺乏了。許多人沒有金融包容性,所以問題是:如何以各種語言為每個人提供明智的建議?人工智慧可以做到這一點。”


AI存在的風險與倫理監管

水能覆舟亦能載舟,AI固然有很多正面影響,但同時它在存在一定的風險。從資料安全到版權問題,再到深層、長期存在的擔憂,即人類將被AI取代的危機等;事實上,微軟早前委託進行的一項調查中,49%的受訪者已表示他們擔心會因為AI而失業。對此,Richard Fleming也不諱言許多風險已經存在,但他亦表明,大多數大型企業都已經建立成熟的風險管理系統來應對。「隨著人工智慧的發展,一些風險被放大了,而且還出現了我們必須謹慎應對的新風險,比如大模型的幻覺問題和版權問題。每個企業都應該建立一個負責任的人工智慧計畫,該計畫應由高層領導並建立在公司價值觀的討論之上。」



他更表示,在高度監管的行業中,需要制定額外的防範措施來保護客戶資料,以及保護公眾免受錯誤和潛在破壞性建議的影響。儘管銀行不能冒險將人工智慧直接交到客戶手中,但他們可以在內部使用它來支持金融專家的決策過程。「我們為一間銀行創建一款AI助手,我們已經設立了一些角色,他們會查看資料並相互競爭以便為客戶提供建議。而這些角色必須向對方說明理由,讓財富顧問在做出決定之前,能夠評估他們所言是否合理。」Richard Fleming相信,對企業而言,教育員工如何使用人工智慧及其對業務的重要性最為關鍵。


其實,歷史上不乏行業領導者因未能創新而最終付出代價的例子。例如柯達(Kodak)固執地堅持膠片技術,並於2012年申請破產;百視達(Blockbuster)放棄了以5,000萬美元收購Netflix的機會,即使到了今天,這樣的悲劇在商界還在不斷重演。

標記:

 

Comments


New Articles
WEBSITE BANNER SMALL.jpeg

© 2025 BizHK創業人誌 ALL RIGHTS RESERVED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