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工作邏輯限制你的職場中上限




曾聽過這個故事:科學家讓助手測量一個梨形燈泡的容積。助手接過燈泡便開始工作起來。他先拿著尺規不停地測量這個梨形燈泡,記下測量的資料後又開始運用複雜的數學公式不斷計算。


幾個小時過去了,這個助手已經寫滿了好幾頁草稿紙,仍舊沒有得出梨形燈泡的容積。這時,科學家走了進來,只見他拿起燈泡,往裡面注滿水,然後遞給助手並說道:「你把這裡的水倒入量杯中,就會得出我們所需要的答案了。」


有些人習慣把事物考慮得過於複雜,做起事來往往拘泥於形式,結果忙忙碌碌,也很難真正的解決問題。真正的高手,都善於把複雜的事情簡單化。或許,事物呈現的狀態會很複雜,紛亂如麻,但他總能看穿表像,直達本質,用最簡單的方法,拿到最好的結果。例如面對銷售業績下滑,那你要不斷追問,要分析是市場需求變化、產品競爭力不足、銷售管道不暢還是銷售團隊的問題等。確定核心問題,你就知道該做甚麼,知道把時間花在哪裡。


重要的任務優先化

《墨菲定律》一書中講到了蘇格拉底用石頭、沙子裝滿瓶子的故事。


如果要往一個瓶子裡裝入石頭和沙子,如何才能把瓶子裝滿呢?先裝沙子,石頭就裝不下。所以,蘇格拉底先往瓶子裡裝入石頭,再裝入沙子,這樣細碎的沙子會塞滿石頭的每一個縫隙。


瓶子就像是你的時間,石頭是你工作中重要的大事,沙子是瑣碎的小事,你應該先做重要的事,把其他的不重要的放在後面。


有些人工作沒有邏輯,做事情缺乏條理,每天忙得團團轉,但結果卻不如人意。實際上,凡事都有輕重緩急,做事有順序,工作才會有效率。無論在哪個行業、做甚麼事情,你都不要被工作牽著鼻子走,遇到甚麼就立即解決甚麼,而是按照輕重緩急對事情進行排序,做到要事第一。當你在重要的事情上,投入足夠多的時間,你就能創造更大的價值。


不斷更新自己

Adam Smith認為,人都有利益最大化的傾向。人每個人都會追求自己的利益,這是正常的。但是,人的思想也有comfort zone,只有格式化過時的經驗,跳出慣性思維,接受外界新事物,才能保持日復一日的精進。


Stephen Covey在《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一書中,提到第七個習慣,就是:不斷更新。他講了這樣一個故事:森林中有一名伐木工人,為了鋸一棵樹已經辛苦工作了5個小時,筋疲力盡卻進展有限。


有人對他說:「為甚麼不暫停幾分鐘,把鋸子磨得更鋒利?」對方卻回答:「我沒空,鋸樹都來不及,哪有時間磨鋸子?」


其實,很多人都和這位伐木工人很像,每天忙於各種事情,不知道格式化自己陳舊的、錯誤的工作邏輯,也不去更新自己,導致自己工作很累,卻沒有效果。


因此,你一定要有格式化自己的意識,以空杯心態,不斷更新自己。推倒固有思維的高牆,才能使自己不再做井底之蛙。




Comments


New Articles
WEBSITE BANNER SMALL.jpeg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