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心不喚物物不至 建立自信的法則

曾國藩說:官軍對付流賊,除了向前追,往哪兒跑都沒有危險。流賊除了向前迎戰有活路的可能,往哪裡跑都必然是死路。因為這個,官軍往往打不過流賊。我們也是一樣,當你要做一件事的時候,要抱著破釜沉舟的勇氣。只有這樣,你才可能戰勝看起來戰勝不了的困難,完成看起來完成不了的任務。



如果一個人缺乏自信,就很難做成事情。而一個人有信心,對自己有自我認同感,就會積極面對生活中的困難和挑戰,並且成就自我。但其實,自信也是可以鍛鍊回來的。


有願力

很多時候,你沒有自信,覺得自己不行,做不到,實際上是因為你的願力太小,或者沒有願力。當你的願力只有乒乓球那麼大時,遇到籃球般的困難就看不見目標,只能看見困難。但是,當你的願力有珠穆朗瑪峰那麼大時,即使你的困難像泰山那麼大,也是微不足道的。


當你明確自己的初心,找到自己想做、願意去做的事情,內心有了熱愛,你會獲得內心的力量。這就是稻盛和夫所說的:「心不喚物,物不至。」


當你自己不相信,不認為能做好一件事的時候,這件事就不會發生。而你無比相信,極度渴望,你才會成功。在心理學上也有一個目標漸進效應,當人們認為自己距離目標越來越近時,完成任務的動機更強烈,因為你已經投入了很多成本,不捨得放棄。當你發大願、邁小步,更容易驅動你,一直朝著目標前進。


人之所以能,往往是因為想要能。


日行20英里法則

100多年前,南極成了最後一塊人類未曾抵達的處女地。有兩位探險家同時瞄準了這裡,爭奪第一個到達南極點的榮譽。這兩人,一位是挪威的Roald Amundsen,一位是英國的Robert Falcon Scot。他們分別帶領著兩支科考隊,分兩路出發,前往南極。


最終的結局是,1911年12月15日,Roald Amundsen團隊率先抵達南極點,插上挪威國旗,成為人類史上第一支抵達南極點的團隊。


而Robert Falcon Scot團隊比Roald Amundsen晚到了一個月,並且在歸途中,由於食物不足,加上天寒地凍,體力不支,探險隊的五名成員不幸全部遇難。


為甚麼同樣是探險南極,結果卻是如此的不同?


原因有很多個,但最重要的,在整個探險過程中,Roald Amundsen團隊始終保持節奏,堅持每日行走20英里。


當天氣好時,成員建議加快速度,Roald Amundsen沒有同意,因為他認為成員需要休息和睡覺,以確保能量得到補充。當天氣惡劣時,他也堅持前進,帶領團隊始終堅持向前推進15-20英里,以確保速度和路程。


另外一隊則完全相反,在天氣好時,Robert Falcon Scot讓隊員們全力以赴,加倍的前進,而在天氣不好時,則躲在帳篷裡抱怨鬼天氣。


這個事例告訴我們:我們不能急功近利,而是要保持一個節奏,堅持不懈地執行下去。當你保持節奏,每一天都有進步,你就會離目標越來越近。


先子彈後炮彈原則

我們在挑戰的過程中,你不能期待一下子就把所有精力投入上去,一瞬間就把事情做成。


而且,在完成目標的過程中,可能方向不對,一定要進行調整。


所以一個有效的策略就是,先打一槍看看。


例如,你看到了一個目標靶,你要先打一槍,發現可能偏離了30度,再打一槍,發現偏離20度,第三槍擊中了靶子的邊緣,有了前三次的經驗,這時候才集中所有力量打出炮彈,從而追求成果最大化。


你找准目標,把你想做的事情做好,那麼你也將成為一個非常自信的人。




Comments


New Articles
WEBSITE BANNER SMALL.jpeg

© 2025 BizHK創業人誌 ALL RIGHTS RESERVED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