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控制不了情緒 永遠只是失敗者



非洲大草原上,有一種蝙蝠,專門靠吸動物身上的血維持生存,而野馬正是它們的目標。之前人們認為,有一部分善於奔跑的野馬正是因為被蝙蝠叮咬,才會喪命。但之後動物學家進行了研究,得出的結果卻讓人大吃一驚:原來蝙蝠所吸的血量並不致死,野馬真正的死因來自於自己的暴怒,事實是在被蝙蝠咬傷後,大多數野馬急於擺脫蝙蝠,而不斷狂奔,最終疲勞致死。


很多時候,人被情緒左右,何嘗不就是「狂奔的野馬」?所以,我們要學習不要被情緒操控,成為狂奔的野馬。現實中,不少人遇見危機的時候,遇到意外的時候,他就會抱怨。抱怨公司,抱怨同事,甚至抱怨客戶。然而,陷入情緒裡,並不能解決甚麼問題,反而會帶來額外的壞結果。


美國社會心理學家Festinger有一個很出名的研究,被人們稱為「費斯汀格法則」:生活中的10%,是由發生在你身上的事情組成的,而另外的90%,則是由你對所發生的事情如何反應決定的。


如果發生了一些意外,產生的影響,只不過10%,當你去解決它,甚至能消除不好的影響。而你情緒不穩定,選擇發脾氣、抱怨,那麼你就沒有辦法思考,也難以做出理性選擇,會引起一系列的連鎖反應。從他人的角度看,你的壞情緒也會傳染給別人,給你的身邊人帶來負面的影響。


所謂80%的工作問題,其實都是溝通的問題。你情緒不穩定,在你很憤怒的時候,你就會表達你的觀點,而不是陳述事實。


作為管理者,當你的下屬有一件事情沒有做好,你在情緒裡,就容易說他能力不行;當他犯了一個小錯誤,你在情緒裡,就容易說他態度有問題。當你情緒失控的時候,你就會憤怒的表達,而不是表達憤怒。結果,兩人都不會朝著解決問題的方向溝通,最終走向了極端。


哈佛大學心理學教授Daniel Goleman指出,情商就是情緒管理的能力,每一個成年人,都應該具備這樣的情商,那麼,我們又該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緒?


十二秒效應

心理學上,有一個十二秒效應:人被某件事情引起暴怒的時間只有12秒,過了這段時間人會恢復往日的平靜。可惜的是,大多數人會被這12秒控制,說出或做出後悔的事。因此,暫時隔斷自己的情緒,等容易讓你失控的12秒悄悄過去,再進行思考和決策。


尋求正向的表達

處理好情緒後,就要處理事情,要和他人溝通。溝通的目的,是為了與他人一起將事情做好。所以在能力範圍內,調節對方情緒也非常重要,不能採取暴力溝通,而是要用更理性的表達方式。


比如,你跟下屬說「這點小事都做不好」,可以換成:「你遇到了甚麼問題?我們來看看,如何把它做完善。」針對事實的表達,以解決問題為目的,進行溝通,才能將大家拉回到正確的道路上,從而齊心協力,做好事情。


找到情緒的根源

有情緒是正常的,每一個人都有七情六欲,如果你不讓糟糕的情緒釋放在一個安全的環境裡面,它就會以意料不到的方式出現,給你帶來諸多的困擾。然而,釋放過後,更重要的是複盤,找到讓你情緒爆發的原因,並且尋求解決方案。


如果是自己的問題,那麼要設想最壞的結果,並且想想自己是否能接受最壞的結果。在推演之下,察覺到嚴重性,從而提升情緒爆發的閾值。如果是你的同事有問題,是你的合作夥伴不負責任,是你的下屬存在問題;那麼在事情解決以後,在你的狀態穩定以後,要和對方「核對情緒」,進行雙向溝通。


發生的具體事件就是活生生的案例,和他進行就事論事的探討,然後再提出你的標準和訴求。當建立了同一套標準,達成了共識,大概率能友好共處,避免點燃情緒。


最後,情緒管理非常重要。遇到突發事件,不是以發洩作為唯一選擇,控制好自己的情緒,自然能從容控制自己的人生。



Comments


New Articles
WEBSITE BANNER SMALL.jpeg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