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教練式領導 Z世代最愛

Z世代已成為職場主力,他們工作的目的不再是「保住飯碗」,而是想要知道自己的工作能夠創造怎樣的價值。因此,相比傳統命令式的工作指令,愈來愈多企業引入教練式領導。

事實上,企業引入教練技術,是源於20世紀70年代,將運動場上的教練方式轉變為管理技術,這是一種用於人員開發和説明員工自主實現工作目標的模式和方法,使員工在組織中能以最大的熱情和創造性來工作,並把個人目標和組織目標結合在一起的策略。


教練式領導的風格

從決策權來看,教練式領導強調在徵求意見以後再做決定,是一種雙向交流,並且提供回饋;透過充分授權;給予一定的輔導與支持,鼓勵和激發創意。教練型領導更關注員工想要的是甚麼,為甚麼想要,員工準備如何得到自己想要的,更多關注員工內心的渴望與優勢,説明員工厘清目標,激發員工實現。通常來講,教練通過建立彼此依賴的關係,以及有效的溝通方式,由內而外地激發對方,幫助其培養新的技能和行為。教練的本質是將人們的潛能釋放出來,説明他們達到最佳狀態。


啟發團隊思維層次

教練往往能夠啟發對方的「盲目區」和「未知區」——即直接讓他/她探索他所不知道的部分,即便教練自己也不知道,也沒關係,因為教練開啟的,是對方的潛在能力。


很多時候,我們自己「不知道自己知道」,答案潛伏在我們心中,只等著某個教練式人物,把它「引導」或「釣」出來。教練與導師最大的不同在於,教練並不直接針對問題提供解決方案或策略,教練的角色更加客觀、中立,運用專業的方法和話術引導他人發現問題的本質,並自發地制定和實施解決方案。


教練型領導者,善於給員工升維,幫助員工看到自己所看不到的,通過思維層次的拉升,提升員工能力。


教練式領導力的幾個顯著特點:

支持:注重員工的職業發展,並且為其工作能力培養上提供關鍵指導和資源支援

平等:強調「教練」與「被教練者」的平等地位,而非傳統的上下級關係

信任:教練式領導力信任每個人都有無限潛能,能夠通過適當的途徑和技巧激發潛能,並且相信員工能夠自己解決問題。

授權:教練式領導對員工擁有更高的期待和信任,也表現在他們樂於授權員工,讓員工有更多機會和平臺展現工作能力。


總括而言,教練型領導與傳統領導最大的區別在於成就下屬、激發潛能,當教練型領導者產生時,傳統的「管理者」與「被管理者」的關係轉變成新型的「教練」與「學員」的關係。





コメント


New Articles
WEBSITE BANNER SMALL.jpeg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