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用數學思維去理解世界


著名物理學家張首晟教授生前在矽谷做過一次報告,聽報告的都是工程師、創業者和投資人,我作為他的朋友也去給他捧場。


在報告中,張教授問了大家一個問題:甚麼數自己乘以自己等於4?大家都回答是2。張教授見我微笑不語,就問我答案是甚麼,我說還有-2。


張教授之所以想到-2這個例子,是因為凡事都有對立的兩面,這是這個世界固有的特性。物質和能量是守恆的,有得必有失;電荷是守恆的,有正電就有負電;基本粒子常常會對應反粒子。理解了這一點,想問題才能全面。


有了負數的概念,我們首先就必須明白,0不是最小的數。今天幾乎所有人都希望自己的錢越多越好,如果自己沒有錢,就會覺得世界糟透了,天塌下來了。其實在這個世界上,還有比沒錢更糟糕的事情,那就是欠了一屁股的債,他們的錢就是負數。


做事永遠不要忽視負數

當一個人的淨資產是負數時,一輩子都很難翻身。事實上,有一半以上的美國人,20%的稅前收入都用於還各種債,例如房貸和信用卡的利息。這些人的收入通常都不算高,去掉這20%後,每天只能忙忙碌碌地生活,然後把時間花在應付債務上。他們不可能去思考如何自我提升,改變自己的經濟狀況,更沒有甚麼閒暇享受生活。


你腦海中有了負數的概念後,可能就明白,我們每做一件事,獲得的收益未必是正的,完全有可能是負的。不僅投資是這樣,人也一樣。


人的一輩子也是在不斷用自己的時間和生命投資。你每做一件事,就產生一個結果,結果要麼好,要麼壞。很多人腦海裡沒有「負數」的概念,這就導致他們在開始做一件事之前,總是先到好結果,不想壞結果。


例如,大家都說「多個朋友多條路」,這句話聽起來沒問題,但這句話成立的前提是,這個朋友是益友而不是損友。很多人不加分辨的交朋友,最後把損友當成益友,出了錯,後悔莫及。損友就是「負數」,如果你有負數思維,在接觸一個人之前就會先甄別他,然後再選擇是否可以繼續交往。


很多父母不讓自己的孩子和有壞習慣的小朋友玩,這麼做是有一定道理的。如果孩子交了一個壞朋友,不出一個小時,就會把你培養了孩子十幾年的好習慣毀掉。換做哪個父母,都難以接受。保持負數思維,我們看到好的一面,也看到壞的一面,進而及時避免壞的一面。


減法比加法重要

加法,是「我既要,又要,還要」,不停地加加加,恨不得把每一件事都做一遍,每一秒都占滿。減法,是「我不做這個,也不做這個,更不做那個」,我只找出最重要的那一兩件事,然後盡力去做。


本能上,大多人會選擇加法,因為人喜歡多不喜歡少,喜歡獲得不喜歡失去。但實際上減法更高效,很多事要靠減法才能完成。


例如企業做減法,就不是一件容易接受的事情,特別是已經投入了時間、精力、金錢和其他成本之後。


在約伯斯回到蘋果之前,蘋果有一堆產品線,但是幾乎沒有哪個產品是盈利的,因此約伯斯才砍掉其中的大部分,集中資源做幾個能盈利的產品。但是很多企業家卻想不清楚這個道理,總覺得市場上有那麼多錢,自己不掙就可惜了。


今天,大部分初創公司的創始人在談他們的計畫時,都要讓自己顯得無所不能,都有龐大的商業計畫。他們談論的以及所做的,常常是全面挑戰行業裡現有的企業,甚至想顛覆整個行業。


企業家有點雄心是好事,但通常的結果都是事與願違。一個初創企業,各方面的資源都有限,又沒有現成的產品和市場,照理講不該做太多事情。那些一開始就把攤子鋪得很大的企業,幾乎無一例外都以失敗收場,而且失敗得特別快。


相反,那些能夠聚焦於一點,把一個看似小的問題解決到極致的初創企業,即便最終不能做到成功上市,也會因為自身有特定的價值而被大企業收購,這些企業的成功率要高得多。


因此,幾乎所有的風險投資人和機構,在投資前都會要求初創公司把自己的任務清單盡可能地精簡,減到無法再減為止。事實證明,當創始人意識到做減法的意義,並且能夠把心思放在做出具有代差的產品上時,他們就接近成功了。


再舉個例子,今天全世界市值最大的5間公司,分別是Saudi Aramco(沙特阿拉伯國家石油公司)、蘋果、微軟、Alphabet(Google母公司)和Amazon,他們的市值都超過了萬億美元,年收入都在2,000億美元以上,但這5間公司的產品線都非常短,幾乎一個巴掌都能數出來。


相比之下,有些公司的產品線特別長,控股的上市子公司有十幾家,但他們的年收入和市值,都不如這5間公司中任何一家的零頭。



Σχόλια


New Articles
WEBSITE BANNER SMALL.jpeg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