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醫療市場前瞻隱私與便利的兩難
一場新冠疫情挑戰了環球醫療體系,甚至在創投界別,數碼醫療健康更成為疫情下的投資新星,根據Rock Health報告顯示,2021年首季相關產業投資額已高達 67 億美元,創下單季新高;甚至愈來愈多科技巨擘亦矢志投入資源進入相關市場,推出數碼健康部門、計畫,包括Google Health 部門、Apple Casper醫療計劃等。
早前Research and Markets一份報告就指出,因應遠端醫療機械人及相關平台的合作,預計從2019至2025年期間,上述產業市場的年增率可望突破28%。事實上,遠端醫療對於特別適用於定期追蹤或治療慢性疾病,例如是監測心血管疾病、中風,以及慢性呼吸道疾病等症狀。再者,隨著5G通常科技的掘起,數據傳輸更穩定及快據,上述誘因將更有助促進遠端醫療的發展。
另一方面,後疫情年代造就了遠端商業模式,遠端醫療讓民眾透過手機或電腦等就可以進行電話、視訊問診,不必親自前往醫院、診所,避免人群聚集,也能降低醫護工作者與患者的接觸風險,對抵抗力較弱的老年族群來說,可達到「在家防疫」的效果。
AI醫療及IoMT技術有助更精準對症下藥
除了上述遠端問診等面向患者的應用,即使在於專業醫護人員,尤其是醫生本身的層面,透過AI科技的應用將有助提昇診症效率。例如醫生判斷病情的時間,可藉由AI模式辨認促成更理想時間成本,讓醫生得以在短時間內針對癌症病患的基因結構、生活型態,制定更加個人化的療程。美國學者甚至利用AI診斷 Covid-19 患者,即使是無症狀患者,也能透過咳嗽的聲音來測出是否確診。
另一方面,據Deloitte報告顯示,目前有超過50萬種醫療科技,多種設備的數據連結、共享,締造了醫療物聯網(Internet of Medical Things, IoMT)。而隨著IoMT醫療物聯網的展現,醫護人員可連續、即時上傳 Covid-19 患者身體數據的變化,醫生也可透過雲端資訊平台進行遠端監控,隨時掌握病情的變化,降低風險。
透過上述數碼轉型,無論是遠端醫療或人工智能,都可以節省醫療產業與民眾的時間、金錢成本,醫生只需親自處理較複雜的病情,將醫療效能發揮極致,進而提供高價值的照護模式。
醫療數碼化背後的隱私迷思
儘管醫療數碼轉型有助提升產業價值,但是民眾對於個人隱私的資料存取使用亦存有不少疑慮,因此科技公司的健康醫療計畫並不如預期順遂。根據《華爾街日報》報導,2016 年開始 Apple 展開代號為「Casper」的醫療計畫,買下總部 Apple Park 附近的診所,自僱醫護人員,同時也配合該計畫開發 HealthHabit App,計畫初期先以公司員工為服務對象。但是,Apple 的醫療計畫成效不彰,員工質疑 App 的隱私性,認為公司蒐集健康數據的目的可能是要用來開發產品。
事實上,資訊安全是醫療數碼化必須面對的重要課題。當中Imperva一份研究報告就發現,由於各產業因應疫情發展資訊科技設備,因此 2020 年成為資安表現最差的一年,資料外洩的情況最為嚴重。當中最著作名的案例,就是 2020 年底歐洲藥品管理局(EMA)遭駭客入侵,Covid-19 疫苗相關資料遭非法存取,引起全球譁然,而今年1月上旬健康醫療產業的資料外洩單日更高達 9,008 次,破去年的單日最高紀錄。
然而,科技公司面對資安漏洞並不是只能束手無策,事實上現時一些自動化軟體例如Wherescape等,可增強公司資料庫的安全,協助公司處理、過濾資料存取請求的通知,即時通知公司發生資料外洩危機,而公司也必須事先制定處理機制、定期資安演練,才能迅速反應,避免用戶資料落入有心人士手中。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