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至生:再生精神 在黑暗中綻放光輝
「世界上只有一種英雄主義,那就是了解生命而且熱愛生命的人。」這句話出自已故法籍諾貝爾文學獎得主Romain Rolland口中,很多時候,你曾經在人生中做過甚麼,能夠在逆境中站起來,往往才是真正的生命刻度。黃至生醫生(Martin)一直致力於大腸癌的預防工作,其科研數據及意見參與有助「全港性大腸癌篩查先導計劃」政策出台,他同時也連續10多年擔任「十大再生勇士選舉籌委會」主席,選出超過180位香港十大再生勇士。「醫生的工作是救人,但要拯救人心就需要做到『以生命影響生命』,在過去接觸的再生勇士個案可以見證到,相比人生的長短,如果能夠在生命路上紛擾波折中找到出路,甚至繼而啟發別人走出陰霾,這種精神的傳承才是無憾人生。」
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賽馬會公共衞生及基層醫療學院教授黃至生(2012年香港十大傑出青年)
講到Martin的從醫之路,一切要從中學時期的社服經驗開始。「記得中六那年一次探訪智障人士,過程中他們分享了自己的經歷,讓我感受到每個人都應該有一份社會責任;所以在入大學揀科時,我在社工及醫科考慮了很久,只是後來覺得兩者同是幫人,而醫生更有著拯救別人生命的意義,所以便選擇了醫生的工作。」畢業後,Martin在實習6年後成為了助理教授,於08年成為副教授,相比起行政工作,他坦言更心儀科研工作。「我一直關注非傳染病患的議題,因為非傳染病患的死亡率在近代愈來愈高,尤其港人的飲食習慣容易暴露在大腸癌的風險下,所以中大於08年成立『香港中文大學賽馬會大腸癌教育中心』,主要是進行大腸癌篩查工作,這個計劃吸引了很多市民參加,由於只要在發現瘜肉早期便切除,即能預防腸癌的形成,所以這個計劃個人覺得十分有意義,因為在醫學角度,『預防勝於治療』才是健康管理的根本。」事實上,截至2017年數據,該中心已為超過15,000名香港市民進行大腸癌篩查,並與政府相關部門分享篩查數據,其科研數據及意見參與有助日後政府資助的全民「大腸癌篩查計劃」的成立。對此,Martin更表示要特別感謝沈祖堯教授與陳家亮教授,因為他認為該項健康政策的推出實有賴兩人的大力推動。
Martin有感抑鬱症愈來愈有年輕化趨勢,因此希望透過再生勇士的事跡分享,為年輕人加添正能量,告訴他們遇上挫折不代表世界末日,末日只是源於內心。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此文章屬部份節錄,全文收錄於《傑青50年》,如欲觀看更多,歡迎按此訂購
Comments